風尚與變革——近代百年中國女性生活形態掠影展
展覽時間: 2018年9月07日(周五) - 10月08日(周一) 展覽地點: 無錫博物院中區二層展廳展覽名稱:風尚與變革——近代百年中國女性生活形態掠影
主辦單位: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無錫市婦女聯合會、無錫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承辦單位:無錫博物院
展覽時間:2018.9.7-2018.10.8
展覽地點:無錫博物院中區二層展廳
開幕式時間:2018.9.7下午2:30
開幕式地點:無錫博物院一樓大廳
由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無錫市婦女聯合會、無錫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無錫博物院承辦的《風尚與變革——近代百年中國女性生活形態掠影》展,將于9月7日正式開幕。
自1840年鴉片戰爭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百余年間,中國社會發生了劇烈變化,政治、經濟與文化等方面的變革交織互動,共同構成了中國社會近代轉型的歷史洪流。伴隨著這股洪流,中國女性積極為現代國家的國民所應具備的各項權利努力奮進,這一女性逐步獨立自主的歷程成為晚清至民國社會變革最有力的印證。本展覽以女性生活形態的變遷,作為透視百年間中國社會變化的一個窗口,映現舊綱維的逐步解體以及新秩序的逐步建立。
展覽概況:
第一部分:家庭與婚姻
清代晚期到民國,正是中國歷史上女性解放運動的空前爆發期,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婚姻家庭受到了強烈沖擊,細微瑣碎的家庭生活折射出當時社會民眾的生活百態,無一例外地出現了革故鼎新的新氣象。
清 紅色緞繡吹簫引鳳紋門簾
清 畫琺瑯八寶紋盒
清 金漆木雕“仁義禮智信”圖門楣
第二部分:服飾與身體
婚姻觀的變革傳遞出中國從傳統“人倫文化”向“個性主義”轉變的信號,昭示著女性從身體到精神的解放。這種解放也反映在女性服飾的變革中。傳統中國服飾講求中和,克制個性情感,女性身體掩藏在寬肥的衣裙下。服飾中“禮”的意義大于“人”的存在。以服裝表達自我,追求實用與和諧的統一,逐漸成為這一時期女性服飾的新主題。
清光緒 青色緙絲八團仙鶴花蝶紋吉服褂
清 藍色緞鎖繡花卉紋尖足鞋
第三部分:教育與職業
身處家國巨變的近代中國女性,雖然面臨著生存與生活的危機,但又迎來了自身命運的轉機。從男女有別到男女平等,被排斥在社會公共事務之外的女性,同男性一樣接受教育,進入大學,從事工農商政各項職業,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附屬品,而逐漸成為社會生活和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重要力量。被封建禮教禁足在家庭圍欄中的中國女性,真正參與到社會生活和國家民族的命運中。
清 黑漆描金人物故事長方委角奩
近代中國,百年激蕩,身處時代風雨中的新女性,在文明的洗禮中覺醒,她們走出家門,接受教育,投身社會,追求平等,這些艱難漸進的成長、點點滴滴的變革,如同涓涓細流,最終匯聚成推動新舊社會更迭的巨大洪流。女性的種種新生,不僅益于個人和家庭,最終惠及的是國家和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