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處士——吳越王后裔錢裕的故事
展覽地點:無錫博物院西區二層展廳錢裕(1247-1320),字寬父,江蘇無錫人,系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镠的后裔,宋末元初無錫豪門富戶之一。葬于至治元年(1321年),1958年因無錫市南泉、雪浪公社在軍嶂山共建幸福水庫工程而被發現。
墓中出士大批文物,包括金器、銀器、玉器、水晶、瑪瑙、琥珀、絲綢服飾、漆器、紙幣、木器和銅鏡等,共計154件,并附有墓志銘,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工藝美術價值。
在全國范圍內隨葬文物如此豐富、年代又非常明確的元代墓葬屈指可數,無錫錢裕墓和蘇州張士誠母曹氏墓堪稱江南地區元墓雙璧,其中出土文物為研究元代的工藝美術、生活習俗、家族文化和社會經濟等方面都提供了第一手的實物資料。
金杯銀臺,
羅祎彩扇,
粉腕鴛鴦錦,
烏云白玉釵。
……
走進展廳,
一起解密大元處士
吳越王后裔錢裕的故事。
元朝的江南,商賈輻輳,富庶繁華。這段時期的藝術和物質文化,呈現出多元文化激發的新藝術形式和風格;考古新發現、新出土的文物,使我們對該時期的物質文化和藝術成就有了新的認識。
1960年發現的錢裕墓,墓中出土金銀器、玉器、絲綢服飾、漆木器、紙幣和銅鏡等豐富的文物共154件套,它們不僅本身就是絕美的藝術品,同時也十分具體而生動地折射出當時“豪門富戶”的生活狀況,更為我們窺探元代經濟制度和手工藝發展水平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豪門富戶”——錢裕的故事
錢裕(1247—1320),生于南宋淳祐七年,卒于元延祐七年,經宋歷元。錢裕作為吳越王錢镠的后裔,優良家風代代續傳,其祖父倜儻尚義、樂善好施、持家有法,錢氏得以成名發跡,興家立業。祖輩積累的財富,使錢裕出生朱門繡戶,但他卻將豐厚家資推讓兄弟姐妹,憑借勤勞“力務生業”,開拓創造了舒適的生活環境。
我們透過精美的出土文物,特別是一批元代手工業生產中具有代表性的金銀器、絲織品等豐富的日常生活用品,可以想見錢裕夫婦對現實生活品質的追求以及他們富足安樂的一生。
看點一:飾品及梳妝用具
飾品和梳妝用具是人類崇尚美的物證之一, 它緣起于人類愛美意識的萌發, 并且隨著人類對美的不懈追求而豐富多彩。錢裕墓出土的飾品及梳妝用具,種類豐富、造型別致、做工精細, 不僅再現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與妝扮習慣,也展現了元代梳妝用具獨具特色的藝術風貌,讓我們感性的了解元代“豪富”們的審美趨向和妝扮風尚。
元 鑲琥珀銀耳墜
元 水晶珠串飾
元 葵形多格漆奩
看點二:琳瑯玉器
錢裕墓出土玉器,器型豐富,質地多樣,或小巧玲瓏,或古拙粗獷,或精雕細琢,或神態可掬,主要是墓主人生前所用,由此推測錢裕亦是愛玉之人。如青玉桃式杯、白玉翁仲、魚形青玉飾、鹿形白玉飾、猴形瑪瑙飾件等均堪稱玉中珍品。其中一件“春水玉帶扣”,更是反映北方游牧民族春蒐秋獼的射獵捺缽娛樂傳統生活的藝術典型,且是目前唯一一件元代記年墓出土“春水玉”帶扣。
元 春水玉帶扣
元 翁仲形白玉飾件
元 猴形瑪瑙飾件
元 鹿形白玉飾件
看點三:璀璨金銀
錢裕墓出土了6件金器和一大批銀器,大多是錢裕夫婦生前用品,這些金銀器精工細作、極盡華麗。其中的“鄧萬四郎”款蓮生貴子紋高足金杯、“陳鋪造”款貘紋海棠形金帶扣,都帶有商家店鋪銘記,造型獨特、紋飾別致、鏨工精美;“陳鋪造”款鎏金折枝花卉紋花瓣形銀托盞,猶如盛開的牡丹,生機勃勃,有著無限的生命力,在我國出土元代銀器中極富特色。
元 “鄧萬四郎”款蓮生貴子紋高足金杯
元 “陳鋪造”款貘紋海棠形金帶扣
元 “陳鋪造”款鎏金折枝花卉紋花瓣形銀托盞
看點四:綾羅
錢裕墓出土絲織品共計28件,包括衣、袍、裙、褲、鞋、錢鈔囊、粉撲等,質地柔軟細膩,光滑亮麗,多為女性所用,反映了元代江南地區富裕家庭女性的日常服飾原貌,它們與其他出土物一起,共同構成了一個元代江南地區富裕家庭的生活縮影,對研究元代江南地區社會的經濟、生活以及絲織、印染、服飾加工工藝等方面均有重要價值。
元 淺棕色菱紋暗花羅直襟馬夾
元 棕色如意貼繡寶相紋底尖頭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