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博新展|此是鄉關——無錫博物院受贈近現代書畫展
展覽地點:無錫博物院中區三層展廳無錫,人文鼎盛、文物薈萃,有著悠久而深厚的書畫傳統,不僅名家輩出,錫邑私人書畫收藏更是蔚然成風。從20世紀80年代起,錢松喦、黃養輝、陶壽伯、徐風、楊味云家族、楊仁山家族等一批書畫家與收藏世家陸續將其作品慨然贈予無錫博物院。為表彰各位書畫家、收藏家及其后人化私為公的高尚行為, 以及他們為歷代書畫傳承做出的巨大貢獻,我院將此展廳作為捐贈書畫展示館,定期輪流展出受贈近現代書畫作品,讓更多的觀眾目睹其風采,使之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第一部分
云薖園藏畫館
無錫楊氏為江南望族,歷史悠久,世代書香,尤以發展近代地方工業著稱,貢獻鄉邑。作為楊氏家族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楊味云,不僅創辦了北方華新紡織集團,活躍于政界、商界,還是當時頗有名氣的詩學大家。
近代 張善孖、張大千合作 雙虎圖軸
楊味云對書畫有極高的鑒賞力,收藏古代及近代名家書畫作品較多,且致力于對鄉賢書畫的收藏和保護。清末民初,他在無錫長大弄內建“云薖園”。1982年至2020年,楊氏家族先后四次向無錫博物院捐贈文物及資料,包括楊令茀本人及其收藏的書畫作品、“云薖園”舊藏書畫作品等,數次捐贈中有眾多與近代無錫望族相關的作品,具有珍貴的文獻價值。
近代 吳觀岱 重修貫華閣圖軸
第二部分
仁山遺澤
楊仁山(1856-1932),名道霖,字仁山;原名楷,字端書,江蘇無錫人。無錫楊氏系江南望族,該族源出唐相楊于陵,宋嘉定年間楊燧支遷居無錫鴻山,明末楊英支遷居城內。此后300余年,支脈繁衍,人才輩出,楊仁山即楊氏后裔中的佼佼者。
近代 李瑞清 松竹花卉圖卷
2017年始,居住在美國的楊長茂先生代表無錫楊仁山家族后裔,先后兩次向無錫博物院無償捐獻了數件珍貴文物,其中包括張大千《三賢圖》、清代李瑞清《花卉圖》《閻錫山致楊平苗信札》以及楊仁山先生的遺著、手稿、信件、老照片等重要資料。兩次捐贈中的眾多文物,反映了近代無錫楊氏家族的重要文化活動,具有珍貴的文獻價值。
現代 張大千 三賢圖鏡心
第三部分
陶壽伯書畫館
陶壽伯(1902-1997),原名知奮,55歲更名之芬,因生平刻印逾萬,別署萬石樓主。15歲即入蘇州漢貞閣碑帖店學徒,學習篆刻、書法、拓碑、刻碑。20世紀20年代滿師后至上海發展,因師兄錢瘦鐵的介紹而得以遍識當時海派諸名家,并由陳巨來引見投拜四明耆宿趙叔孺先生門下學習繪畫。1947年拜張大千先生為師,成為大風堂門下。
現代 陶壽伯 雪景山水圖軸
陶壽伯先生于1950年經港入臺,從此定居寶島半世紀。在臺期間刀石相伴、筆墨以隨,從未停止過書畫、篆刻的藝術創作,與去臺之名宿大家于右任、張大千、溥心畬、黃君璧等筆墨唱酬,時相往還,并多次在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香港等地舉行藝術展。陶先生雖久居海外,但思鄉之情始終未泯。2010年,其哲嗣陶龍若先生將所藏陶壽伯先生書畫篆刻作品擇60件,慨然贈于無錫博物院。
現代 陶壽伯 墨梅圖軸
第四部分
錢松喦藏畫室
錢松喦(1899—1985),自號芑廬主人,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國畫大師。早年就讀于江蘇省立第三師范學校,入名師吳觀岱、胡汀鷺門下,打下了扎實的傳統功底,對石溪、石濤的作品臨摹尤其用心。1957年因畫業有成,被聘為江蘇省國畫院畫師。曾與傅抱石、亞明等名家進行二萬三千里寫生,創作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如《紅巖》《常熟田》《延安頌》等,不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還為中國新山水畫闖出一條新路,被譽為新金陵畫派的重要代表。在出任江蘇省國畫院院長之后,其畫藝更如火山爆發,天才縱逸,妙筆生花,創作了很多壯闊絢麗的繪畫作品。
現代 錢松喦 運河工程圖軸
1985年,錢松喦將親自挑選的繪畫精品105幅、常用印章24方及其位于南市橋巷的故居,無償捐獻給國家。一代大師德藝雙馨,令后人追思不已。
現代 錢松喦 愛晚亭圖軸
第五部分
黃養輝書畫館
黃養輝(1912—2001),無錫長安人,當代著名書畫藝術家、美術教育家和金石篆刻家。青年時代就讀于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師從徐悲鴻先生,后任徐先生秘書,追隨徐先生達二十年之久,深受其熏陶和影響??箲饡r期,他深入到建設中的黔桂鐵路去寫生,創作了一大批描寫建設工程的作品,被徐悲鴻贊譽為“開中國繪畫新境界”。后任北平藝專副教授,得到齊白石指點,在金石篆刻上技藝大長。1960年應傅抱石之邀任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他還曾擔任徐悲鴻獎學金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第五、六屆政協委員、中國金陵印社名譽社長。
現代 黃養輝 山水圖軸
黃養輝先生熱愛家鄉,生前多次表示要把作品捐獻給家鄉,其哲嗣黃賢安先生謹遵父命,實現了父親的夙愿,為家鄉增添了一批寶貴的文化藝術珍品。
現代 黃養輝 陜北風光圖軸
第六部分
徐風藝術館
徐風(1900一1988),字樂山,號仁齋,江蘇無錫人,祖籍常州,系徐悲鴻美術教育體系的優秀實踐者和傳承者,20世紀杰出書畫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老師曾以“元氣淋漓”、“清音”等評價其作品,能得此在藝術界有最高藝術成就人的評價者,唯有傅抱石和徐風。
現代 徐風 山陰道上圖軸
徐風不僅對中國傳統繪畫,包括山水、花鳥、蔬果、人物、飛禽走獸、書法等諸方面研究頗深,而且對油畫、水彩、素描、雕塑以及藝用解剖、西洋畫、人物畫等教學的研究尤有心得,其繪畫藝術達到了很高的造詣,獲得了非凡的成就。早期作品格調雅正,氣韻兼力;中期作品筆墨縱橫,信手神來;晚期作品敦樸渾厚,淋漓盡致。2013年,徐風家屬向無錫博物院無償捐贈其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53件,建“徐風藝術館”。
現代 徐風 水彩農家鏡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