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十五年錫社春季大會宣言》和《無錫評論》
錫社,是上世紀二十年代無錫的一個革命知識分子團體,成立于1924年1月29日,發(fā)起人是上海南洋大學的無錫籍學生繆斌、陸定一、許廣圻、高祖武、顧谷宜等人。錫社成立之初僅有社員14人,都是無錫外埠讀書的大學生,分布在上海南洋大學、上海東吳大學、上海圣約翰大學等高等學校內(nèi)。在錫社成立之前,這批大學生已有“無錫旅外同學會”的組織,這被視作是錫社的前身。錫社以“提高邑民常識,促進無錫社會生活”為宗旨,以“堅毅合作”為信條。 3月22日,錫社在上海南洋大學改組,選舉繆斌為主干,高祖武為書記。在這次大會上,為了宣傳,決定出版社刊《無錫評論》月刊,王啟周為《無錫評論》編輯長,許廣圻、陸定一為編輯員。為了擴大組織與影響,錫社謀取與孤星社合作,雙方協(xié)議以錫社的在滬同學參加孤星社為條件,孤星社中無錫籍社員全部參加錫社。1924年8月,中國孤星社無錫委員會正式?jīng)Q定無錫籍社員全體加入錫社。因此,錫社成員驟然增至51人,不僅擴大了組織,而且兩社在無錫的活動也更加頻繁。錫社通過出版多種期刊、舉辦平民學校、組織時事演講、參加五卅反帝愛國運動等,聲討帝國主義和軍閥政府,鼓動改造黑暗的社會制度。1925年7月11日,錫社召開第二次暑期大會,這次大會制訂了新的社章,組織體制改變?yōu)槲瘑T制,推選王啟周為委員長,秦邦憲等8人為執(zhí)行委員,秦邦憲同時任組織部主任和編輯部主任。這時錫社已擁有社員近百人。
1926年2月,錫社執(zhí)行委員會在無錫召集本社全體社員大會,一致議決通過了這份《中華民國十五年錫社春季大會宣言》。該宣言共分四個部分,即:一、本社工作之地位;二、本社之過去與現(xiàn)在;三、結(jié)論;四、附錄。該《宣言》在“本社工作之地位”中闡明,錫社“誠本欲治其國先齊家之義,力謀地方之改革與發(fā)展,近樹梓桑福利之道,遠建國家治平之基。是本社直接為無錫地方之團體,而間接即為中國國家之基礎(chǔ),行遠自邂,即小見大,本社之工作,固不僅限于無錫一隅矣。”在“本社之過去與現(xiàn)在”中,錫社總結(jié)了自成立以來所作的工作,特別是“五卅一役,本社在本邑民眾運動中,尤力盡其指示領(lǐng)導之責任,凡我社員,莫不義勇奮發(fā),身先作則。” 同時該部分對錫社以后的工作也作了部署。在“結(jié)論”部分中,錫社表達了今后的發(fā)展意向和決心,寫道:“本社本愛國者首先愛鄉(xiāng)之旨,而發(fā)展為一切擁護人民公眾利益之光榮事業(yè),雖遇如何挫折,決不為之稍卻。蓋吾境越危,吾力越奮,吾心越苦,吾志越堅。”在“附錄”部分中,記錄了這次錫社春季大會通過的8項議決案,如發(fā)布本屆大會宣言、修改部分社章條例、嚴格以后社員入社條件、組織社員俱樂部和試辦社員流動圖書館等。
在這次錫社春季大會上,還通過了“以后《無錫評論》態(tài)度照宣言編輯”的議決案。《無錫評論》是錫社的喉舌,錫社對時局的主張,對社會生活的評議都發(fā)表在這刊物上。《無錫評論》先為月刊,后改為半月刊,前后共出24期,自第17期開始,由秦邦憲編輯。此后該刊對于反對帝國主義、抨擊軍閥統(tǒng)治、鼓動改造社會制度的宣傳日益激烈。1925年12月,軍閥政府以“宣傳過激主義”的罪名,查封了錫社。后雖經(jīng)錫社的申辯和社會輿論的支持不久即予啟封,但錫社內(nèi)部也由此開始分化。其中安劍平、秦邦憲、薛成章、嚴樸、糜文浩、顧谷宜、陸定一等人先后參加了中國共產(chǎn)黨。而這次錫社春季大會后,原屬于錫社右翼的繆斌等一些人,則逐步走向了革命的反面,成為反動統(tǒng)治階級的幫兇。1927年4·12反革命政變后,錫社瓦解,前后活動了3年多。
(談 菁)
1、《中華民國十五年錫社春季大會宣言》:紙質(zhì)。長18厘米,寬13厘米。國家三級文物藏品。
2、《無錫評論》:紙本,16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