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濟天義黃和錦發給金匱縣米文然的下忙錢糧執照
木版墨字刷印,紙質。長22.8厘米,寬9.5厘米。
該執照分上、下兩欄,上欄梯形框內印有“下忙錢糧執照”六字,系橫排;下欄為內容,計五列,其中,座落、姓名、編號系墨筆填寫,銀數“柒分捌厘”系墨戳。釋文如下:
金匱縣為征收錢糧事,今據下區五四二圖三甲花戶米文然輸納太平天國辛酉十一年分,除蠲一成外,實應征下忙地漕正耗銀完柒分捌厘整,除銀自封投柜外,合給版串執照是實。
太平天國辛酉十一年 月 日給
設有舛錯,稟請更正。
天朝九門御林開朝王宗濟天義黃 第二百九十五號
騎縫處鈐有“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國開朝王宗濟天義□□”雙龍戲珠紋飾宋體長方形朱文印,印文末幾字只余一小半,不可辨識;編號處鈐有方形朱文印一枚,印文不辨。
該執照系1861年太平天國政權發給金匱縣花戶米文然完納田賦的憑證。花戶即業戶,即執照上土地之所有權人。“天朝九門御林開朝王宗濟天義黃”指黃和錦。鎮守錫金之初,黃和錦通過招募無錫、金匱的老書吏,實行鄉官制度來管理地方,并由鄉官設局征收田賦,“令農民不分業佃,隨田納款”。另外還責令軍帥、旅帥統計本地戶口,刊發門牌,以便為征收賦稅提供依據。
太平天國的田賦分為地丁銀和漕糧兩項,分上忙、下忙兩次征收。1853年太平天國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試圖根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則,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但是,絕對平均主義的要求和連年戰爭使得這一方案并未真正推行。太平天國在其統治區域內沿襲了傳統的田賦政策,承認地主對占有土地的所有權,農民需“照舊交糧納稅”。但是對于農民占有的逃亡地主的土地,太平天國也承認其土地所有權。太平天國通過頒發給農民“田憑”和“蕩憑”,作為其擁有土地所有權的法律憑據,以此保障農民的利益,農民則有繳納錢糧的義務。農民在照數繳納錢糧后,由太平天國政府出具春納執照、秋納執照、上忙錢糧執照、下忙錢糧執照等相關收據作為繳納錢糧之憑證,以備查核。
在太平軍的支持下,錫金地區的農民將“租田當自產,故不輸租”,甚至出現了因“頑佃抗租”而導致地主階級“完賦無力”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但也影響到太平天國的財政收入。1861年10月17日,黃和錦頒發布告,委任鄉官辦理錫金銀漕租務,并要求農民依租冊足額交租,地主按期完糧,為此,遭到了農民的強烈反對和斗爭,最終,地主階級收到的“大抵半租而已”。
(閻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