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夢影烈士遺物
徐夢影(1901-1927),又名徐明如,無錫開源鄉徐巷人,無錫農民運動的先驅。
無錫博物院藏徐夢影手稿數種,其中,《殘墨》和《我的思想變遷觀》系國家三級文物藏品。《殘墨》撰于1921年,在手稿本封面有其墨筆行書題記:“民國十年,夢影旋里,靜養綠窗,無聊著書而外無所事,因信筆而怡情焉。”后鈐“東海夢影”隸書朱文方印;《我的思想變遷觀》撰于1922年,文中稱:“在物質上我承認大失敗,在精神上我是絕對不承認失敗的,我承認我思想大革命的第一年,換一句說,我不受這一年環境的戟刺,決不能革新的……現在我是研究問題的人了。”兩文反映出徐夢影在新思潮影響下發生的思想蛻變。
1919年,徐夢影曾赴上海尋找工作,接觸到較多進步刊物,促使其產生改造社會的愿望。1922年春,徐夢影以“啟發人民智慧”為目的,在徐巷創辦“啟民社”,并自任教員,帶領當地的農民學員進行社會調查,撰寫調查文章,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以此作為推行教育和改造社會的實驗地。無錫博物院藏《啟明社報名第一冊》系1924年所記名冊,記錄有學員姓名、家長姓名和學員所在區鄉,以便查找和翻閱,學員年齡小者十一、二歲,最大者也僅十八歲。據楊錫類在《我參加無錫早期革命斗爭的情況》一文回憶,徐夢影“為人直爽,性格倔強,對軍閥的黑暗統治時露不滿情緒”。1925年五卅運動期間兩人相識,此后不久,楊錫類即介紹徐夢影加入中國共產黨。
徐夢影在無錫農民運動興起之初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作為中共在無錫鄉村地區發展的第一個共產黨員,他創建了無錫第一個基層農民協會——開源鄉農民協會(又稱徐巷俱樂部),為農民運動在無錫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基礎。據《無錫獨支報告》記載,1926年4月11日,中共無錫獨支全體同志會議在藝芳學校召開,會議議決與徐夢影接洽,通過散發傳單與公開演講向農民進行革命宣傳。7月4日,國民黨無錫縣黨部成立,徐夢影擔任農民部長,同時,在開源鄉組織農民運動,設立農民俱樂部,并組織水龍會,水龍會有90多名農民組成,另外還設立了一所夜校,而來夜校就讀的“都是農民或者他們的子弟”。徐夢影當選農民部長后,為凝聚無錫的進步力量創造了條件,也使得“農民運動在無錫很有發展的希望”。據同年10月《上海區委關于江蘇農民運動的報告》所稱,其時加入徐巷農民俱樂部的農民達70余人,所設農民夜校有學生20余人,而主持者徐夢影“頗能得一般農民之信仰”。在徐夢影的組織和領導下,徐巷農民掀起了反抗當地工商地主筑路的斗爭,為此得到時任中共中央農委書記的毛澤東的重視和肯定。10月25日,毛澤東在《向導》周報發表的《江浙農民的痛苦及其反抗運動》一文記錄了這次反筑路斗爭,因筑路要“拆毀鎮上房屋,廉價收買過路田畝”,直接損害到農民的切身利益,在農民的反抗之下,最終“允許二百元一畝,新植的桑苗一角錢一株,鎮上房子不拆”。
1927年3月21日,北伐軍進駐無錫,無錫縣行政委員會隨之成立,徐夢影擔任該委員會的教育委員,并積極進行教育改革。四一四反革命事變后,徐夢影帶領開源鄉的農民骨干徐仁泉、鐘荷泉等人秘密轉移上海,繼續從事革命活動。6月13日,徐夢影等6人被國民黨當局逮捕,6月29日,徐被殺害于上海楓林橋。
(談菁)
1、《我的思想變遷觀》,紙質。長22.2厘米,寬12.2厘米。國家三級文物藏品。
2、《殘墨》,紙質。長20厘米,寬27.2厘米。國家三級文物藏品。
3、《啟明社報名第一冊》,紙質。長20厘米,寬14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