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劇九隊星期音樂會“歌曲選集”和“活頁歌選”
1946年9月,受周恩來和郭沫若領導的“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抗敵救亡演劇九隊”(簡稱演劇九隊)來錫,以無錫為基點,活動于蘇州、上海、杭州等地。演劇九隊遵照周恩來關于“要爭取留大、中城市,占領文化陣地,擴大社會影響,配合民主運動,準備迎接解放”的指示,在無錫大戲院接連上演郭沫若的《孔雀膽》、呂復的《勝利進行曲》、田漢的《麗人行》、李洪辛的《大涼山恩仇記》等話劇,這與當時國民黨統治區充塞的頹廢、色情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拓開了人們的視野,增添了人們要求進步的愿望。為進一步配合民主運動,演劇九隊采用“星期音樂會”的新穎形式,向群眾演出反映現實斗爭生活的進步歌曲和抗戰時期的優秀音樂作品。在1947年一年中,演劇九隊單獨或和其他音樂團體聯合舉辦了5次“星期音樂會”和1次“音樂舞蹈會”,在廣大青年中引起強烈反響。有進步人士在無錫《人報》上發表評論說:“這個死水一般的無錫城,終于怒吼了。打破沉悶空氣的,就是演劇九隊,它高呼出人民心中的憂郁和憤慨,歌頌黎明前的彩輝和未來的光明。”
該“歌曲選集”是演劇九隊第5次星期音樂會的歌曲選集。在該選集內頁的“致愛好音樂的朋友們”一文中寫道:“新音樂在這塊土地上已經開始發芽了,怎樣使健康的音樂在人們的口上和心上徹底的代替那些淫靡的爵士音樂,這要靠大家的力量,我們須請一切愛好音樂的朋友們來好好培植這株新音樂的幼苗。我們希望星期音樂會還能在本地朋友們的主持下經常開下去。”這第5次星期音樂會于1947年6月29日在無錫舉行。演出的節目是清一色的民歌、民謠,包括西洋民歌。中國民歌有《拉駱駝》、《望太平》、《苗胞秧歌》、《貴州民歌》、《蚊子真可恨》等。還有二首演劇九隊創作的民歌風格的歌曲《兄妹收麥》、《劃龍船》。外國民歌有《老黑奴》、《最后的玫瑰》、《伏爾加之歌》、《多年老友》。這次民歌演唱會,別有風味,聽眾反映“像久離家鄉的孩子,聽到了母親的召喚似的快活”。
該“活頁歌選”是演劇九隊在無錫編印的第一本活頁歌選。上面刊有星期音樂會的幕前致詞《我們需要健康的歌曲》和二部合唱《古怪歌》、四部合唱《插秧謠》、新疆民歌《青春舞曲》、艾青詩、湯揚曲的《太陽說的話》、中亞細亞民歌《有誰知道他》等中外歌曲。
在星期音樂會活動的基礎上,演劇九隊還派出一批同志深入學校、團體廣交朋友,積極幫助他們成立歌詠團(隊),提供歌譜,進行輔導。1947年,演劇九隊與無錫地下黨員吉聯抗、張養生一起,組織了一期“暑期音樂訓練班”,培養了一批新音樂活動的骨干力量。
演劇九隊在無錫廣泛團結音樂界、教育界、新聞界以及文化界人士,藉以擴大影響,壯大進步文藝力量。經過一年多時間,演劇九隊在無錫播下的進步種子,結出了豐碩的成果。不少青年、學生受到進步文藝思想的影響,紛紛走向革命,投入到反抗國民黨黑暗統治的洪流之中。
(肖根榮)
1、星期音樂會“歌曲選集”:油印,紙質。長14厘米,寬18.8厘米。
2、星期音樂會“活頁歌選”:鉛印,紙質。長14厘米,寬18.8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