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發給江陰商客的“橫塘鎮卡”和“運貨便條”
無錫博物院藏太平天國發給江陰商客的“橫塘鎮卡”共三張,“運貨便條”一張。
“橫塘鎮卡”分上、下兩欄,上欄梯形框內印有“橫塘鎮卡”四字,系橫排;下欄為內容,計六列。三張卡票左上角均鈐有葉形朱印一枚,朱印中心的古代商碼編號系墨筆填寫,其中兩張編號分別為“三○四”和“八七八”,另外一張則刷印痕跡較淺,編號為“□○二”,首位數字不可辨識。現將編號為“八七八”的卡票內容釋文如下:
今有常州郡江陰縣朱客帶船一條,裝載小麥十四石五斗一升、蠶豆一石五斗由此經,貨物均屬報明,為此給票通行,以便稽查,以免混淆。切切,此照。
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國十二年六月初二日給
三張卡票上商客所屬郡縣、姓氏、船只數、貨物名稱及數量、填發日期均系墨筆行書填寫,字跡較潦草。卡票上鈐有朱文印數枚:一為“福昌圖記”篆體朱文方印,鈐在商客所屬郡縣處,“福昌”為商客所屬商號名稱;一為“璜塘查過”楷體朱文方印,鈐在貨物名稱及數量處;另有“璜塘卡票”楷體朱文印和“過稅”朱文小印兩枚,均鈐在卡票填發日期處。此外,在編號為“三○四”的卡票上尚有“長壽卡查過”楷體朱文印一枚,鈐在卡票上半部正中。
三張卡票均填發于太平天國十二年,即公元1862年,其中最早的一張卡票填發于是年五月初一日,據郭廷以《太平天國歷法考訂》推算,為同治元年五月十六日;編號為“三○四”的卡票填發于五月初四日,為同治元年五月十九日;編號為“八七八”的卡票填發于六月初二日,為同治元年六月十八日。
“運貨便條”釋文如下:
今有朱客帶船載麥掛號。
五月十一日
“便條”左上角墨筆書寫編號“□二號”,首位數字不可辨識,中間鈐有“長壽卡查過”朱文印一枚。
橫塘即璜塘,與長壽同屬江陰。據《光緒江陰縣志》記載,長壽鎮在縣東南三十里,東至華墅,南至祝塘,西至云亭,北至周莊;璜塘鎮在縣東南三十五里,東南至馬鎮,西至蕭岐,北至長壽。1860年5月底至6月初,太平軍在占領無錫、江陰和宜興后,加強了對當地的管理,并在所轄各鎮設立了稅卡,對過往商船征收商業稅。張德堅在《賊情匯纂》中記載了太平軍的稅額:“以船長一丈,抽稅千錢,所載之貨分粗細貨,粗貨船長一丈,抽稅錢二千,細貨倍之。大率以鹽、布、棉花、煤、米為粗貨,絲、綢、蘇貨為細貨。”商戶在繳納稅款后,太平軍便發給其相應的收據,并確保其正常經營活動的開展。“橫塘鎮卡”和“運貨便條”便是商戶完納稅款的憑證,同時又具有通行證的作用,這也是太平天國在江陰設卡抽稅、發展商業的重要文物見證。扶植和保護商業的政策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就在太平軍占領常熟后不久,“江陰諸港大通,商賈云集”,“漸成市廛”。
(閻智海)
1、橫塘鎮卡:木版藍字墨刷,楷體,紙質。長20厘米,寬12厘米。
2、運貨便條:墨筆行草書,紙質。長16.5厘米,橫7.7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