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五卅運動期間的《血淚潮》合訂本
紙本。長26厘米,寬18厘米。國家二級文物藏品。
《血淚潮》是五卅運動期間的無錫地方小報,創刊于1925年6月9日。在該報的創刊號上,由主編安劍平寫的《我們的宣言》一文中,表明了該報的宗旨是:“1、宣傳滬案真相,以喝(喚)起世人輿論;2、討論如何對付英日方法,促其反省;3、指導市民眾作軌內行動,堅持到底;4、鼓吹國民外交,對于其他西人表示親善。”
1925年5月30日上海發生“五卅”慘案后,激起了臨近上海的無錫各界人士的憤怒,掀起了聲勢浩大的聲援滬案運動。為配合這場運動,鼓動民眾奮起反帝斗爭,當時的進步知識分子團體“錫社”和“中國孤星社”合作編印了這份《血淚潮》小報。該報及時通報“五卅”慘案真相,報道無錫援滬活動情況,刊載充滿反帝激情的文章,是當時無錫五卅運動的輿論中心。在《血淚潮》上發表文章較多的是秦邦憲,他用民、憲、邦憲、則民等署名抱病為《血淚潮》撰稿,寫了《“尾聲”訓詁》、《病榻瑣記》、《狗與華人》、《上海慘殺之最后決勝點》、《論軍事教育》等9篇政論、通訊、雜文,深刻揭露滬案真相,記述了蘇州、無錫聲援滬案活動的情況,抒發他的反帝愛國情感,反映他的革命思想,在當時頗有政治影響。如他在《病榻瑣記》一文中寫道:“上海流血的慘事,帝國主義者的假面具一概打破了,軒轅黃帝以來的五千余年的國家,或將淪于真正殖民地的地位”,向人們敲起了警鐘。中共黨員唐光明、楊錫類、陳明巋等人都在《血淚潮》上發表過文章。從秦邦憲、安劍平、馮耕庸等人在《血淚潮》上發表的一些文章中,已經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關于中國革命的一些理論和策略主張對他們的影響,他們已認識到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認識到要爭取民族、民主革命的勝利,必須要把有革命要求的各階級、各階層廣泛動員和組織起來,同時也開始意識到武裝斗爭在中國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血淚潮》從6月9日創刊到7月29日停刊,共計出版24期,原為日刊,從第12期起改為3日刊,現收錄的是《血淚潮》的合訂本,包含創刊號、第二號至二十四號。《血淚潮》內容新穎,短小精悍,設有論壇、社論、談話、實錄、文藝、消息、短評、通訊、調查、雜俎、傳略等較多欄目,刊載的文章筆鋒犀利,觀點鮮明,很受無錫群眾、特別是愛國青年學生的熱情歡迎,成為無錫人民進行反帝和革命斗爭的號角,一些主要撰稿人如秦邦憲、張慶孚、安劍平、安友石、徐夢影等經過五卅運動的洗禮,都先后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談 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