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錫博講壇丨“鑒識傅抱石”講座回顧
活動時間: 2017年8月11日(周五)14:00- 18日(周五)16:0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西區負一樓報告廳
視頻已結束
詳細介紹
2017年8月11日,錫博講壇有幸邀請到了國內著名的書畫鑒定家魯力教授為大家做了一期“鑒識傅抱石”的講座。魯力教授從中國畫和日本畫的區別,到傅抱石的用筆、用墨以及繪畫技法,為大家做了非常詳盡的詮釋。
講座結束以后觀眾拿著精美明信片排隊請魯力教授簽名
傅抱石簡介
傅抱石本名“傅瑞麟”,因為他仰慕清初著名山水畫家石濤和晚清著名畫家吳昌碩(又名:蒼石),所以才把名字改成了“抱石”。1933年3月,傅抱石東渡日本,入東京帝國美術學院,拜美術史家金原省吾為師。1935年5月,《傅抱石中國畫展覽》在東京舉行,畫家橫山大觀等參觀了展覽。由此可知,他的繪畫風格受到諸多日本畫家及日本繪畫風格的影響。
傅抱石
傅抱石的用筆及用墨習慣
1、用筆
傅抱石先生用筆很講究,他喜歡用日本東京銀座“鳩居堂”生產的“山馬筆”。而在用筆的技法上,他喜用“硬筆散鋒”。這種技法,源于日本畫的用筆,但傅抱石又從巴山蜀水中獲得靈感,從而創作出屬于他自己風格的“抱石皴”。
魯力教授現場演示“硬筆散鋒”,讓觀眾更加直觀地了解這種用筆技法。
2、用墨
傅抱石先生作畫時,會借鑒日本畫中的“撞水”技法。“撞水”大致就是先以大片墨水潑出,然后在一些墨色較濃的塊面中滴注清水,使清水“沖撞”濃墨,形成水墨交融的效果。同時傅抱石先生還會用電熨斗來迅速定形,這樣既能保持畫作淋漓欲滴“鮮活”的墨韻,又巧妙地保持了應有的形象。
傅抱石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非到不得不畫的時候,我是不會輕易動筆的,不到滿意的時候,我是不會擱筆的,以感情作畫,才能自感而感人。”傅抱石在繪畫藝術上的創新和實踐,開拓了中國畫創作的新境界,最終也成就了中國畫壇的一代宗師。